十九大期間天津榮盛在眾多供應商中脫穎而出“中油項目”拔得頭籌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英文縮寫“CNPC”,中文簡稱“中國石油”) 是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制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1] 2014年,中國石油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3位[2] ,在美國《財富》雜志2015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居第4位。[3] 2015年7月7日,中石油當前市值達到3820億美元(截至2015年7月7日),位居全球500強企業第二位,僅次于蘋果[4] ,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企業。[5] 同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也是2014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6] 中國石油以建成世界水平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為目標,通過實施戰略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注重質量效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到2020年主要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提升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成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公司。[1] 2016年7月20日,《財富》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名列第3名。[7] 2016年8月,中國石油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二。[8]
2017年6月30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榮獲中國商標金獎的商標創新獎。[9] 2017年7月12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獲國資委2016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10]
- 公司名稱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外文名稱
-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縮寫CNPC)
- 總部地點
- 北京
- 成立時間
- 1998年(戊寅年)7月[11]
- 經營范圍
- 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等
- 公司性質
- 大型國企
- 公司口號
- 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
- 年營業額
- 4086.30億美元
- 員工數
- 1589508(2016年)
- 董事長
- 王宜林
- 注冊資金
- 1149億元
- 目 標
- 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
- 中國500強
- 第2(2016年)[8]
- 官 網
- http://www.cnpc.com.cn/
- 世界500強
- 第4(2017年)[12]
目錄
- 1 集團簡介
- 2 發展歷程
- 3 經營規模
- ▪ 下屬油氣田
- ▪ 業務范圍
- ▪ 集團業績
- ▪ 成員企業
- ▪ 共建大學
- 4 公司治理
- ▪ 董事會
- ▪ 監事會
- ▪ 集團院士
- 5 主營業務
- ▪ 勘探與生產
- ▪ 煉油與化工
- ▪ 銷售
- ▪ 天然氣管道
- ▪ 國際油氣業務
- ▪ 國際貿易
- ▪ 工程技術
- ▪ 工程建設
- ▪ 裝備制造
- ▪ 科技創新
- ▪ 其他領域
- 6 科研機構
- 7 集團文化
- ▪ 基本概況
- ▪ 公司logo
- ▪ 企業精神
- ▪ 企業理念
- 8 員工與社會責任
- ▪ 員工權益
- ▪ 社會責任
- 9 集團榮譽
- ▪ 技術獲獎
- ▪ 社會評價
- ▪ 綜合排名
- 10 大事年表
集團簡介
編輯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英文縮寫:CNPC)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央企,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系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13] 2015年國內生產原油11143萬噸,生產天然氣954.8億立方米,加工原油15132萬噸,生產成品油10369萬噸;同時在海外獲取權益原油產量1642.3萬噸、天燃氣產量25.9億立方米。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0168億元,實現利潤825億元。[14]
全年國內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2817萬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702億立方米,新增探明油氣儲量當量連續9年超過10億噸。[14]
作為中國境內最大的原油、天然氣生產、供應商,中國石油集團業務涉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運輸、油氣煉化產品銷售、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石油機械加工制造、石油貿易等各個領域,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生產、加工和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2008年,中國石油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5] 在美國《財富》雜志2011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雜志》2009年中國上市公司百強評選中,榮獲“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獎”第一名。在“2011中國企業500強”中,以營業收入14654.15億元人民幣列第2位。[15-16] 在2013年榮獲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央國情調查委員會、焦點中國網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品牌500強。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石油集團在國家大公司、大集團戰略和有關政策的指導、支持下,正在實施一整套新的發展戰略,瞄準國際石油同行業先進水平,加快建設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跨國石油企業集團,繼續保持排名前列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17]
發展歷程
編輯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年份 |
名字 |
1949--1955 |
石油工業部成立之前 |
1955--1970 |
石油工業部 |
1970--1975 |
燃料化學工業部 |
1975--1978 |
石油化學工業部 |
1978--1988 |
石油工業部 |
1988--1998 |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
1998-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11] [19] |
經營規模
編輯
下屬油氣田
下屬油氣田
序號 |
油田 |
對應子公司、管理局 |
油氣當量(萬噸) |
1 |
大慶油田 |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大慶石油管理局
分別簡稱(大慶油公司、管局) |
5000(1975-2002,連續27年)
4000(2003-2014年,連續12年)
3850(2015年)
3750(2016年預計) |
2 |
遼河油田 |
遼河石油勘探局 |
|
3 |
克拉瑪依油田
(新疆油田) |
新疆油田公司 |
|
4 |
大港油田 |
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5 |
華北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
華北油田管理局 |
|
6 |
四川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四川石油管理局 |
|
7 |
吉林油田 |
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571.6(2015年) |
8 |
青海油田 |
青海石油管理局 |
|
9 |
塔里木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 |
|
10 |
吐哈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公司 |
|
11 |
玉門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玉門油田分公司 |
|
12 |
冀東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
司冀東油田公司 |
|
業務范圍
油氣業務:勘探與生產、煉油與化工、銷售、天然氣與管道;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內設機構圖工程技術服務:物探、鉆井、測井、井下作業;
石油工程建設:油氣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煉化裝置建設;
石油裝備制造:勘探設備、鉆采裝備、煉化設備、石油專用管、動力設備;
金融服務:資金管理、金融保險;
運輸服務:;愤\輸、特種大件運輸、涉外(國外)運輸,社會物流等;
新能源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21]
集團業績
根據集團2015年年報及2015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集團在2013年至2015年的業績如下:[14] [22-23]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財務摘要 |
公司總資產(億元) |
37574 |
39384 |
40341 |
營業收入(億元) |
27593 |
27300 |
20168 |
利潤總額(億元) |
1880 |
1734 |
825 |
凈 利 潤(億元) |
1408 |
1238 |
562 |
業績摘要 |
原油產量(萬噸) |
15981.1 |
16416.8 |
16657.3 |
天然氣產量(億立方米) |
1038.9 |
1139.2 |
1166.7 |
國內下游業務 |
原油加工量(萬噸) |
18854.6 |
19697.9 |
19524.4 |
國內成品油產量(萬噸) |
9790.0 |
10184.1 |
10369.4 |
國內潤滑油產量(萬噸) |
188.6 |
158.1 |
121.0 |
國內乙烯產量(萬噸) |
398.2 |
497.6 |
503.2 |
國內加油站數量(座) |
20272 |
20386 |
20714 |
國內成品油銷售量(萬噸) |
11833.0 |
11701.7 |
11625.0 |
原油管道總長度(千米) |
17640 |
18132 |
18917 |
成品油管道總長度(千米) |
9534 |
10086 |
10091 |
天然氣管道總長度(千米) |
45704 |
50836 |
50928 |
歷年產量
中國石油歷年產量
年份 |
原油產量
(萬噸) |
天然氣產量
(億立方米) |
2013年 |
15981.1 |
1038.9 |
2014年 |
16416.8 |
1139.2 |
2015年 |
16657.3 |
1166.7 |
2016年 |
|
|
[24-25]
2016年4月,中國石油發布了《2015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其中提到,2015年,集團資產總額達40341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萬億元,利潤總額824.7億元,比上年分別下降26.1%和52.4%,業績表現并不好。[26]
2016年8月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2016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營業額人民幣7,390.67億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5.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5.31億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7.9%;實現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幣0.003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人民幣0.136元。
2016年上半年本集團的營業額為人民幣7,390.67億元,比2015年上半年的人民幣8,776.24億元降低15.8%,主要是受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等主要產品價格下降以及原油、天然氣等產品銷售量增加綜合影響。
2016年上半年,本集團原油產量470.6百萬桶,比上年同期降低1.4%;可銷售天然氣產量1,664.9十億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長7.4%;油氣當量產量748.2百萬桶,比上年同期增長1.7%。[27]
成員企業
成員企業共包含油氣田企業、煉化企業、銷售企業、天然氣與管道儲運企業、海外企業、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工程建設企業、裝備制造企業、科研及事業單位及其他單位。
成員企業
油氣田企業(16家) |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大慶油田)
大慶石油管理局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遼河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里木油田)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玉門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 |
中石油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
南方石油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煉化企業(32家)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陽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獨山子石化分公司 |
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寧夏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 |
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錦州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錦西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煉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石化分公司 |
四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石化項目籌備組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慶陽石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煉化工程建設項目部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東北化工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化工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化工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化工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化工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工銷售分公司 |
|
銷售企業(36家)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東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分公司 |
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寧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陜西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甘肅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寧夏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銷售分公司 |
天然氣與管道儲運企業(14家) |
北京油氣調控中心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氣東輸管道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管道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管道(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昆侖燃氣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昆侖能源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天然氣銷售分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京唐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 |
|
|
海外業務企業(11家) |
中國石油哈薩克斯坦公司 |
中國石油伊拉克公司 |
中國石油伊朗公司 |
中國石油拉美公司 |
中國石油尼羅河公司 |
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 |
中國石油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 |
中國石油中俄合作項目部 |
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 |
中油集團東南亞管道有限公司 |
休斯敦技術研究中心 |
|
工程技術服務企業(7家) |
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
長城鉆探工程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公司 |
東方地球物理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
工程建設企業(6家) |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 |
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寰球工程公司 |
中國昆侖工程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 |
|
|
裝備制造企業(5家)[28] |
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 |
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總廠 |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
|
科研及事業單位(15家)[29] |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中國石油集團咨詢中心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規劃總院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
經濟技術研究院 |
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 |
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 |
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 |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 |
石油報社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審計服務中心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物資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廣州石油培訓中心 |
|
其他單位(8家)[30] |
運輸公司 |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
昆侖銀行 |
華油集團公司 |
華油北京服務總公司 |
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昆侖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 |
昆侖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單位2()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考試中心[31] |
|
|
|
共建大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共建大學
序號 |
大學名 |
學校簡介 |
其他建設 |
1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高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千人計劃重點建設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入選高校之一。 |
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 |
2 |
東北石油大學 |
東北石油大學,簡稱東油、NEPU,坐落于中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龍江省大慶市,是伴隨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的發現而誕生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四部共同建設的石油院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還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
|
|
|
|
|
|
|
|
公司治理
編輯
董事會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宜林
集團公司總經理、董事、黨組副書記:章建華[32]
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孫龍德、汪東進、喻寶才、劉宏斌、覃偉中[33]
總會計師 黨組成員:劉躍珍
黨組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徐吉明[34]
外部董事:李毓華、黃龍、劉國勝、王久玲[35-36]
監事會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第29辦事處[37]
集團院士
公司始終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從內外部選拔評聘各類優秀人才,努力構建與世界水平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相適應的人力資源體系。截至2013年底,公司共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38]
排名不分先后
孫龍德 |
孫龍德,男,漢族,1962年3月15日生,山東省壽光市人,天然氣田開發工程與石油地質專家,中共黨員。1983年本科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勘探專業,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地質學博士學位。[39]
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總經理、石油管理局局長。[40] |
袁士義 |
袁士義,1982年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中國石油大學)油氣開發工程專業,1983年畢業于法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地質統計學專業,1986年畢業于法國巴黎居里大學/法國石油研究院,獲博士學位。1986年回國,先后擔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工程師、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發展部總經理。
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后20余名。獲國家"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孫越琦能源大獎",被評為首批中石油集團公司油氣田開發高級技術專家,對我國油氣田開發技術的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41] |
趙文智 |
趙文智,男,河北昌黎人,198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油氣勘探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兼職教授。
趙文智院士從事石油與天然氣成藏理論、評價技術研究與勘探實踐近30年,始終堅持使用自己和研究團隊取得的創新成果,在勘探程度較低的新領域和地區推動油氣勘探發展,提出的創新理論為推動鄂爾多斯、塔里木和四川等盆地在富油氣凹(坳)陷區發現數個大油氣田做出重要貢獻。他在石油地質綜合研究、油氣資源評價與戰略研究、疊合盆地油氣成藏分布與含油氣系統研究等領域具有較高造詣。
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42] |
主營業務
編輯
勘探與生產
2015年,公司不斷優化勘探與生產業務投資結構和生產組織方式,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國內油氣儲量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油氣勘探通過實施有利區帶和層系精細勘探,落實了多個億噸級規模石油儲量區及千億立方米級規模天然氣儲量區。油氣生產以投資成本最優化、整體綜合效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加強項目優選和方案優化、強化成本控制等措施,實現了油氣生產的平穩運營。[14]
油氣勘探
2015年,國內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2817萬噸,連續10年超過6億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702億立方米,連續9年超過4000億立方米。SEC口徑油氣儲量當量接替率大于0.7(70美元/桶)。[14]
開發與生產
2015年,國內油氣生產基本保持平穩。油氣田開發加強動態調整,開展產能部署優化、壓減低效無效項目,擴大水平井應用規模,深化老油田精細挖潛、有效控制自然遞減。全年新建原油產能1225萬噸,天然氣產能154億立方米,國內油氣當量產量達到18751萬噸。[14]
煉油與化工
煉化業務是提高公司價值的重要領域。2011年,公司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生產運行管理,煉油裝置保持較高負荷,22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好于上年,輕油收率、乙烯收率、雙烯收率保持國內領先,煉化業務規模實力進一步增強。
公司全年國內加工原油15132萬噸,生產成品油10369萬噸。煉油高效產品實現增產,成品油收率提高0.7個百分點,黑色產品比例下降0.5個百分點;航空煤油、-35號柴油、芳烴產量分別增長了14.5%、15.4%和12.4%。清潔油品比例穩定提升,95號以上高標號汽油、國Ⅴ車用柴油產量分別提高了1.6和7個百分點。[14]
銷售
銷售業務是公司服務終端消費者、提升品牌價值的重要窗口。通過持續優化營銷網絡布局,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益,努力保障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平穩供應。
2011年,公司準確把握國內市場走勢,靈活制定營銷策略,適時調整銷售節奏,成品油銷售取得新進展。全年成品油銷售量超過1億噸,同比增長12.2%。其中,零售量突破8500萬噸,與上年相比增幅超過19%。單站日銷量同比增長7.7%,汽油銷售量增幅明顯,終端銷售比例保持在90%左右。[43]
天然氣管道
2015年,公司天然氣業務平穩發展,主要氣區天然氣產量保持穩定,重點區域管網和儲氣庫的建設穩步推進。在天然氣市場相對疲軟的狀況下,天然氣產銷量均實現小幅增長,全年銷售天然氣1226.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截至2015年底,國內運營的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79936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8917千米,占全國的69.8%;天然氣管道50928千米,占全國的76.2%;成品油管道10091千米,占全國的46.3%。資源多元、調度靈活、安全可靠的油氣供應網絡基本建成。[14]
西氣東輸三線
西氣東輸三線全長7378千米,包括1條干線和8條支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東至福建福州。干線全長5220千米,管徑1016-1219毫米,設計壓力10-12兆帕,設計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年,工程采取分段建設、分段投產方式進行。[14]
液化天然氣(LNG)
2015年,公司LNG市場開發及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共運行LNG工廠12座,總產能700萬立方米/日,2015年產量5.6億立方米。湖北黃岡、四川廣元、山東泰安等5座LNG工廠試運行,內蒙古烏海、廣東肇慶LNG工廠和陜西渭南3座LNG工廠建設有序進行,建設產能合計190萬立方米/日。運行LNG加氣站550座,在建LNG加氣站136座,全年終端銷售LNG15.4億立方米,占全國LNG汽車加氣站銷售量的27.3%。[14]
國際油氣業務
2011年,公司進一步優化海外資產配置,強化風險防范和管控能力,國際油氣業務運作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國際油氣業務
公司在海外持續推進風險勘探和滾動勘探,加大自主勘探力度,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乍得H區塊在邦戈盆地東部新區發現油氣區帶。通過滾動勘探,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項目取得一系列新進展。[45]
國際貿易
2011年,國際貿易業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公司積極開展石油期貨、以及油品煉制、加工、調兌、運輸、批發、零售等業務,經營效益大幅增長。全年完成貿易量2.5億噸,同比增長29.1%;實現貿易額1921億美元。
原油業務著力提高市場分析和研判能力,嚴控經營風險,綜合利用各種貿易方式和手段大力提高資源掌控能力,積極籌措進口資源。[46]
工程技術
工程技術服務是中國石油綜合一體化優勢的關鍵環節和油氣核心業務的重要保障。2011年,二維地震、鉆井進尺、井下作業等工作量大幅增長,特殊工藝井技術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完成水平井1296口、欠平衡井350口、帶壓作業2292井次,同比分別增長49.5%、14.8%和41.4%,為公司國內外油氣項目穩產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公司與國際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及業界同行的合作繼續深化,海外高端市場開發取得新進展。[47]
工程建設
2015年,工程建設業務通過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強化項目事前統籌和風險防范,完善承包商管理等措施,加強項目管控,把方案優化貫穿到生產管理的全過程,保障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公司全年共實施重點工程21項。
加強市場開發頂層設計,探索BOT、BOOT、融資+EPC、股權投資等商務模式,大力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著力開拓外部高端市場和新興戰略市場并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以中亞、中東、非洲、亞太、美洲等區域市場和重點國家為主的市場開發網絡。
持續調整優化業務結構。2015年EPC總承包、設計、咨詢等高端業務收入比重由47%提高到60%以上。品牌效應逐步顯現,所屬管道局、工程建設公司、工程設計公司、寰球工程公司、大慶油田工程公司連續進入ENR全球和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昆侖工程公司成為知名的聚酯及PTA工藝技術和成套裝備供應商。[14]
海洋工程
公司具備淺海鉆井、完井、固井、試采作業、井下作業、海洋工程設計和施工、船舶服務等綜合一體化海上石油生產保障能力。截至2015年,擁有海上鉆井及作業平臺16座、各類船舶25艘。全年鉆井平臺動用率56.4%,作業平臺動用率85%,7座平臺鉆井進尺過萬米;動用自有船舶4217航天,4000匹以上船舶動用率79.3%。[14]
裝備制造
2015年,公司借助“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機遇,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動石油裝備制造業務由生產型制造業務向產品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綜合一體化業務轉型升級。突出鉆井、采油、石油鋼管和動力裝備等優勢核心業務,加快先進高端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優化產品結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海外營銷網絡布局日趨完善。生產制造的石油物資裝備已經出口到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
石油裝備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深水鉆機及鉆柱自動化處理系統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內首臺7000米管柱自動化鉆機成功投用;2500型壓裂車樣機完成工業性試驗;105兆帕頁巖氣壓裂采氣井口裝置成功應用27套;BJC-I型特殊扣套管完成下井試驗;X80鋼級φ1422×21.4毫米直縫、螺旋埋弧焊管完成千噸級試制;52兆帕天然氣壓縮機進入現場試驗階段;V型一體式壓縮機完成工業性試驗。[14]
重點裝備項目進展順利。坦桑尼亞天然氣處理廠及輸送管線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橇裝化建站、模塊化建廠”的設計理念,制定科學的管材生產計劃組織生產,執行嚴于業主訂貨技術條件的精品鋼管標準,海管配重管在坦桑尼亞建廠實行本地化生產。為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鉆井公司(NDC)提供第二批16套鉆機生產制造項目全部完成,為委內瑞拉提供14臺鉆機生產制造項目順利啟動。
加強海外市場開發。2015年,公司分別獲得為土庫曼斯坦提供10套鉆機合同,為阿聯酋NDC項目提供第三批12臺沙漠快速移動鉆機合同,使得為NDC項目提供鉆機累計訂單達到39臺,為沙特阿美公司提供6.4萬噸螺旋管合同,為埃及塞得港提供11萬噸打樁管合同,為南蘇丹3/7區提供潛油電泵租賃服務合同。
積極加強與國外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公司通過與德國海瑞克公司組建合資企業,提高液壓鉆機國產化水平,通過與法國斯倫貝謝公司合作生產壓裂設備,不斷提升國產壓裂設備的技術性能。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及海外設廠布局,哈薩克斯坦鋼管廠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14]
科技創新
2011年,公司針對制約油氣勘探和煉油化工等主營業務發展的關鍵瓶頸技術,開展了一系列技術攻關,并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果,使得公司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為推進主營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48]
其他領域
新能源開發
截至2013年5月[49] ,公司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煤層氣、油頁巖、頁巖氣、油砂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以及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49]
金融貿易
公司金融業務主要涉及資金管理、金融保險等領域,通過全資子公司——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資產重組、股本融資、收購兼并以及股權的投資、管理、處置等。[50]
礦區服務
業務所及之處大多為鹽堿荒灘、高原戈壁,自然條件很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和諧礦區建設,努力創造生產與生活、能源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不論在國內還是海外,中國石油都積極投身綠色礦區、生態和諧社區建設,開發一處就建設一處、綠化一處,營造和諧的社區環境,積極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51]
商旅服務
中國石油旗下華油集團公司,是以酒店旅游為核心業務的專業化公司。陽光酒店集團以“陽光”品牌為核心,全力打造規范化、網絡化、國際化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酒店集團。[52]
科研機構
編輯
國家實驗室
批次 |
實驗室名稱 |
依托單位 |
地址 |
主任 |
第二批 |
提高石油采收率國家重點實驗室 |
|
|
|
第三批 |
石油石化污染控制與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53] |
|
|
第三批 |
石油管材及裝備材料服役行為與結構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53] |
|
|
集團文化
編輯
基本概況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倡導、積累,經過篩選提煉成的,是企業的靈魂和潛在的生產力,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54]
重組改制以來,集團公司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努力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2001年,中國石油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十五”期間的十大工程之一,2003年制定頒發了《企業文化建設綱要》,成立了企業文化部,努力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中國石油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企業集團的重要措施,“文化強企”已經成為中國石油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全體員工的共識。[54]
公司logo
標識
標識圖樣為紅黃兩色構成的十等分花圖形。
中國石油標識標識色澤為紅色和黃色,取中國國旗基本色并體現石油和天然氣的行業特點。標識整體呈圓形,寓意中國石油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十等分的花瓣圖形,象征中國石油多項主營業務的集合。紅色基底凸顯方形一角,不僅體現中國石油的基礎深厚,而且還寓意中國石油無限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外觀呈花朵狀,體現了中石油保護環境,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社會責任。
司旗
司旗是企業形象傳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司旗進行良好的視覺形象規范,有利于中國石油集團形象的傳播。標準組合的尺寸與比例,在實際制作中應嚴格遵守。
司旗的具體尺寸根據旗桿的高度選擇旗號,國旗必須放在中間,司旗放兩邊。
[56]
中國石油集團旗幟(司旗)
企業精神
愛國:愛崗敬業,產業報國,持續發展,為增強綜合國力作貢獻。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積極承擔作為特大型國有企業的歷史使命,努力發展壯大公司實力,致力于產業報國。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為目標,加快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盡快完成由國內石油公司向跨國石油公司的轉變,由單純的“油氣生產商”向具有復合功能的“油氣供應商”的轉變。[58]
創業: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創業永恒,始終不渝地追求一流。
艱苦創業是中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在入世后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復雜激烈的形勢下,更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知難而進,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力求避免決策失誤。
求實:講求科學,實事求是,“三老四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尊重科學,勇于實踐,開拓創新,這是集團公司致勝的法寶。其關鍵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58]
奉獻:職工奉獻企業,企業回報社會、回報客戶、回報職工、回報投資者。
積極引導廣大職工以王進喜、王啟民、秦文貴等先進模范為榜樣,竭誠奉獻企業。牢固樹立人才興企的觀念,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集團公司發展的事業上來,為職工施展才干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58]
企業理念
“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集中體現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決策和行為的價值取向,是有機的統一整體。其中誠信是基石,創新是動力,業績是目標,和諧是保障。[59]
誠信:立誠守信,言真行實。
誠信是市場經濟對企業的基本要求,集團公司視誠信為立身之本、發展之基、信譽之源。[59]
創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集團公司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的根本要求是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團公司全方位的創新能力。[59]
業績:業績至上,創造卓越。
業績是企業一切生產經營結果的最終體現,是評價企業發展最關鍵的指標,是衡量單位和職工貢獻的重要尺度。每個職工的業績是構成公司業績的基礎,集團公司把業績作為體現社會價值、提升企業價值和實現職工個人價值的結合點。[59]
和諧:團結協作,營造和諧。
和諧是集團公司正常運營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內部和諧創造發展的動力,外部和諧提供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59]
安全: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安全理念是既符合當前實際,又代表長遠方向的文化理念。安全是集團公司創造優良業績,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59]
員工與社會責任
編輯
員工權益
公司遵守有關勞工和人權的國際公約,尊重和保護員工合法權益,倡導平等和非歧視的用工政策,完善薪酬福利體系,健全民主機制,為員工創造公平、和諧的工作環境。[60]
用工政策
中國石油嚴格遵守相關國際公約和法律規定。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及業務所在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立健全用工管理規章制度體系,奉行平等、非歧視的用工政策,遵守并適應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和同工同酬,公平公正地對待不同國籍、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員工。嚴禁和抵制任何形式的雇傭童工,嚴格避免強制勞動和歧視現象的發生。注重在促進女性和少數民族就業、為當地社區增加就業機會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公司堅持市場化方向,推進用工制度改革。持續優化企業內部組織機構,建立完善內部人員有序流動政策,促進人員配備精干高效。
2015年,公司有員工146萬人,女性員工占34.4%,其中有女性高級管理人員61人,女性中層管理人員2138人。公司海外油氣業務外籍員工占中外員工總數91.7%。[60]
薪酬福利
公司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薪酬、福利和保險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并堅持向科研、生產骨干崗位人員傾斜,建立了突出崗位價值、工作業績并符合各類員工特點的薪酬制度。[60]
職業健康
公司珍惜員工的生命,高度重視員工的健康,出臺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進HSE體系建設,保證員工以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工作,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中國石油本著“以人為本、健康至上”的理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范企業職業健康管理,突出職業病危害防控,認真落實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重視施工作業健康管理與保障,杜絕職業病危害事故。2015年,員工職業健康體檢率和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率均達到98%以上,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建立率100%。[60]
社會責任
能源與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作為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國石油有責任在生產作業中把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中國石油堅持“環保優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追求“零缺陷、零傷害、零污染”的目標,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油氣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并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合理利用資源,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安全生產型企業,推進公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61]
社區與社會
企業的財富來源于社會,回報社會是中國石油義不容辭的責任。以能源推動社會發展,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社會和諧是中國石油的終極目標。中國石油始終關注民生和社會進步,高度重視并支持社會公益事業,長期堅持扶貧幫困、賑災救危、捐資助學,努力構建和諧礦區,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實現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
集團榮譽
編輯
技術獲獎
2016年7月20日,《財富》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名列第3名。[7]
2013年7月22日胡潤品牌榜,中國石油以63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11位;
2010年5月30日,中國石油以3293億美元的市值首次超過美國?松凸荆3162億美元),榮獲《金融時報》全球五百強第十四期年度排名榜榜首。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站在排名榜榜首。[62]
2010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石油共有9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中國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的“近鉆頭地質導向鉆井系統與工業化應用”和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的“齒輪油極壓抗磨添加劑、復合劑制備技術與工業化應用”2項成果分別獲2009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等單位的“中深層稠油熱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與應用”,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等單位的“中國東部斷陷盆地洼槽聚油新理論、勘探新技術與重大發現”等7項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3]
2010年1月7日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名列2009年度《南方周末》評選的“中國國有上市企業經濟責任榜”第一位和“2009年中國國有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榜”第一位。[64]
2008年12月28日,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授予中國石油 “中央國家機關等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單位”稱號。[65]
2008年12月23日,中油國際(PK)有限責任公司榮獲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頒發的“最佳企業獎”銀獎。
2008年12月21日,中國石油第三次榮獲“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65]
2008年12月,中國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榮獲北京奧組委頒發的奧運特別榮譽獎。[65]
2008年10月8日,在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公司有6個先進集體、10名先進個人、4個先進基層黨組織、5名優秀共產黨員受到表彰,其中,中國石油四川銷售分公司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65]
2007年12月26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榮獲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等12家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會)評選的首批“中國工業大獎”。該獎是中國工業領域的一個綜合性獎項,首次評獎僅有兩家公司獲此殊榮。[65]
2007年12月22日,中國石油再度榮獲由人民網組織評選的2007年度“人民社會責任獎”。[65]
2007年12月2日,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總地質師董月霞因發現冀東南堡大油田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當選第18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2007年9月12日,中國石油入選由國務院國資委、美國合益集團和《財富》雜志聯合評選的“全球最受贊賞公司”。2007年9月,中國石油“昆侖”牌重交通道路瀝青等4種產品獲得2007年“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這四種產品及其生產企業分別是:遼河石化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生產的“昆侖”牌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大慶煉化公司生產的“昆侖”牌聚丙烯酰胺,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寶石機械”牌石油鉆機,吉化集團公司生產的“三腈”牌丙烯腈。[65]
2007年8月30日,中國石油所屬5家企業(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青海油田公司、吉林油田公司、錦西石化公司、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65]
2007年4月7日,中國石油在國家統計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經營業績前百家企業中,列“企業競爭力第一位”。
2016年8月,中國石油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二,營業收入188073616萬元。[8]
2017年9月,中國石油在2017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三,營業收入187190290萬元。[66]
國家科技獎勵
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官網顯示,“十一五”以來獲國家科技獎勵5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67]
序號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得獎項及等級 |
1 |
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 |
科技進步特等獎 |
2 |
水平井鉆完井多段壓裂增產關鍵技術及規;I應用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3 |
特殊環境下復雜類型油氣田規模高效開發關鍵技術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4 |
環烷基稠油生產高端產品技術研究開發與工業化應用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5 |
西氣東輸工程技術及應用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6 |
中低豐度巖性地層油氣藏大面積成藏地質理論、勘探技術及重大發現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7 |
中國天然氣成因及鑒別 |
自然科學二等獎 |
8 |
碳酸鹽巖油氣藏轉向酸壓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9 |
基于光纖振動傳感的油氣管道安全預警技術與應用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10 |
近鉆頭地質導向鉆井系統與工業化應用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11 |
齒輪油極壓抗磨添加劑、復合劑制備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12 |
輸油管道α-烯烴系列減阻劑開發及其制備工藝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社會評價
科技創新 >>2014年度
-
“我國油氣戰略通道建設與運行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基于巨磁阻效應的油井管損傷磁記憶檢測診斷技術及工業化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大型復雜儲層高精度測井處理解釋系統CIFLog及其工業化應用”、“阿姆河右岸鹽下碳酸鹽巖大型氣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與應用”、“百萬噸級精對苯二甲酸(PTA)裝置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復雜油氣儲層裂縫定量識別與評價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水與廢水強化處理的造;炷夹g研發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區的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度
-
“中國石油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和“超大型地震數據處理解釋一體化系統GeoEast研發及應用”兩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碳酸鹽巖油氣藏轉向酸壓技術與工業化應用”科技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的《超大型天然氣長輸管道復雜工程建設與運營管理》被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授予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
中國石油蘇里格大型致密砂巖氣田高效開發成套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在國際石油技術大會上獲評卓越執行項目。
-
中國石油海外勘探開發公司經營管理成果在2013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獲得一等獎。
-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研發的“含蠟原油納米降凝劑制備與配套工藝應用技術研究”被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授予“全球管道獎”。
>>2012年度
-
水平井鉆完井多段壓裂增產關鍵技術及規;I應用”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變質巖內幕油氣重大發現與高效開發技術”、“高檔系列內燃機油復合劑研制及工業化應用”、“超高溫鉆井流體技術及工業化應用”和“大通量高效立體傳質塔板技術及其在化工節能降耗中的應用”4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選報的《場站標準化模塊化施工技術》獲得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
-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管道銷售公司)“螺旋焊縫缺陷檢測與評價技術在完整性管理中的應用”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授予的“全球管道獎”。
>>2011年度
-
“中國石油海外合作油氣田規模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和“環烷基稠油生產高端產品技術研究開發與工業化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萬米級特深井陸用鉆機設計制造與工業應用”,“中國中高煤階煤層氣地質理論、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大型高含硫氣田安全開采及硫磺回收技術”、“內陸坳陷湖盆低滲透油田勘探開發技術及應用”等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基于光纖振動傳感的油氣管道安全預警技術與應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0年度
-
“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西氣東輸工程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提高輕質油品收率的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術”等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天然氣成因及鑒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質量 >>2014年度
-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的《以效率與效益為核心的全面優化管理》項目獲2014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頒發的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
中國石油東北煉化工程公司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工業企業質量標桿”學習實踐活動中,獲2014年度“工業企業質量標桿”榮譽稱號。
-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設計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頒發的2014年度“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優秀設計成果”一等獎。
-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在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雜志公布的2014年ENR250國際承包商排行榜中位列第63位,獲參評以來最好成績。
-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第五屆PMI(中國)項目管理大會上,獲2014年度PMI(中國)項目管理大會杰出項目獎。
-
“西氣東輸管道一線工程”獲得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授予的“菲迪克2014年工程項目優秀獎”。該獎項被稱為世界工程咨詢界的“諾貝爾獎”。
-
大連液化天然氣項目獲得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授予的2013—2014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這是目前國內LNG行業首個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
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2013年度
-
中國石油寶石機械公司在“2013中國企業科學發展大會暨誠信盛典”上,獲“中國AAA級信用企業”稱號。
-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蘇里格第三天然氣處理廠獲中國建筑業協會頒發的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
中國石油大連LNG項目在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會組織開展的2013年度石油優質工程評選中獲優質工程金獎。
-
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項目獲IPMA國際卓越項目管理最高獎項——特大型項目金獎。
-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的英買力氣田群地面建設工程,長慶油田的蘇里格第四天然氣處理廠,大港埕海油田二區產能建設地面配套工程,廣州南沙油庫工程項目/廣州南沙油庫擴建工程,慶陽石化270萬噸/年煉油搬遷改造集中加工項目,獨山子石化140萬立方米原油商業儲備庫,寧夏石油商業儲備庫十項工程,獲2012----201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
-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克拉蘇氣田輸氣管道工程(克拉2-輪南段),被中國質量協會評為2013年建筑業全國現場管理五星級現場。
-
中國石油新疆油建公司承建的英買力氣田群地面建設工程外輸干線二標段,在2012年—201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表彰頒獎大會上,獲得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授予的“國家優質工程獎”榮譽稱號。
>>2012年度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蟬聯“最具競爭力上市企業”。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機構投資者》雜志公布的2012年亞洲上市公司有關評獎結果中獲“最受尊敬公司”和“最佳中國公司”兩個獎項。
-
中國石油在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網站績效評估結果中名列首位,連續三年蟬聯央企網站績效評估第一名,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A級企業。
-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十項QC成果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獎。
-
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在北京發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位列首位。
-
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被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榮譽稱號。
>>2010年度
-
51個QC小組獲得中國質量協會頒發的“全國優秀QC小組”稱號;14個班組獲得“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稱號。
-
濟柴動力總廠榮獲中國質量協會“2010年全國實施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稱號。
-
遼河石油勘探局興隆臺工程技術處榮獲“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稱號;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的地震勘探工程技術服務榮獲“全國用戶滿意服務”稱號。
-
川慶鉆探工程公司和長慶鉆井工程公司榮獲“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稱號。
品牌 >>2014年度
>>2010年度
>>2008年度
>>2007年度
-
遼河石化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生產的“昆侖”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大慶煉化公司生產的“昆侖”聚丙烯酰胺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寶石機械”石油鉆機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吉化集團公司生產的“三腈”丙烯腈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06年度
-
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生產的“昆侖”潤滑油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昆侖”尿素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昆侖”全精煉石蠟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中字牌石油天然氣輸送用焊接鋼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華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機械廠生產的華字牌石油天然氣輸送用焊接鋼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68]
綜合排名
榜單
年份 |
《石油情報周刊》
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68] |
《財富》
世界500強排行榜[69] |
《財富》
中國500強排行榜[69] |
2016年 |
|
↑3(上年第4) |
2(上年第2) |
2015年 |
3 |
4(上年第4) |
|
2014年 |
4 |
↑4(上年第5) |
|
2013年 |
4 |
5 |
|
大事年表
編輯
1950年
1950年4月13日-24日,第一次全國石油工業會議召開。
1950年4月,燃料工業部設石油管理總局,負責新中國的石油工業生產建設。[70]
1957年
12月,建成新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田。[70]
1959年
9月26日,黑龍江省松遼盆地松基3井獲工業油流,發現世界級的大油田-大慶油田。[70]
1961年
4月16日,山東省東營地區營華8井噴出高產油流,發現勝利油田。[70]
1969年
9月9日,遼河盆地興1井噴油,發現遼河油田。[70]
1971年
6月27日,在甘肅省隴東地區長慶馬嶺嶺9井噴出工業油流,發現長慶油田。
8月8日,發現河南油田。[70]
1975年
7月,任4井獲得高產油流,宣告華北油田誕生。
1998年
5月2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在京舉行劃轉企業交接儀式。
9月17日,克拉2井喜獲高產氣流,發現塔里木石油會戰以來的最大整裝優質天然氣田。
2000年
12月19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分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70]
2001年
3月9日,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工程設計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是:國內外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長輸管道和工業民用建筑的前期規劃、工程總承包、相應的工程監理、技術服務等業務。
2005年
12月20日,與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聯合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所持敘利亞幼發拉底石油公司38%的股份。[70]
2009年
2月17日,與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關于從斯科沃羅季諾—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合同》,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分別簽署了開展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奠定了中俄原油管道建設的基礎。
3月7日,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煉油、油氣管道、銷售網絡、儲備油庫和城市燃氣業務等項目建設中加強合作。
4月16日,與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股份公司簽署了《關于擴大石油天然氣領域合作及50億美元融資支持的框架協議》。雙方還與中亞石油有限公司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股份公司聯合收購曼格什套油氣公司的協議》。
4月18日,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天然氣供應和管網建設,城市燃氣、壓縮天然氣項目建設和經營,成品油管道、油庫和加油站建設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70]
2010年
1月27日,控股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道達爾公司、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及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同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簽署了哈法亞油田開發生產服務合同。合同期20年,中國石油持有37.5%的權益并擔任作業者。
3月12日,與云南省人民政府簽署《煤層氣開發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3月18日,與孟加拉國簽署《中孟石油天然氣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11月3日,與澳大利亞道拓能源(大井)私人有限公司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噶爾盆地大井區塊天然氣合同》,合同期30年。
11月3日,公司原油日加工量首次突破40萬噸,市場供應能力進一步提升。
12月15日,吉林油田長嶺氣田全面建成投產。長嶺氣田是國內第一個高含碳氣田,投產后吉林油田天然氣年產量增至16億立方米。[70]
2011年
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全線正式投入運營。
5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批準中石油以10.15億美元的作價收購英力士集團旗下的兩家煉油廠部分股權。
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考察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工程公司古巴項目。
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考察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12月27日,長慶油田當年油氣當量產量突破4000萬噸,成為國內油氣產量增長最快的油氣田之一。[70]
2012年
12月12日,全球多元化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宣布,同意以1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8億)現金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出售澳大利亞Browse液化天然氣(LNG)項目股份。
2013年
11月13日,間接附屬公司中油勘探控股公司及中油勘探國際控股公司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國際(荷蘭)公司及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國際(西班牙)公司簽訂收購協議,收購巴西能源秘魯公司全部股份,交易對價約26億美元。[71]
2014年
2014年11月,中石油已經敲定吉林油田、大港油田兩家局級單位油田作為試點,各拿出35%的股份引入民營資本,預計在明年1月對外正式公布。中石油相關人員透露,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攬子計劃,除了敲定的兩家油田外,中石油混合所有制試點進程仍處于“拿方案”階段。[72]
2015年
2015年10月22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與BP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上游領域進一步加強油氣資源開發,不斷拓展下游零售業務范圍及合作模式,并將繼續深化伊拉克魯邁拉油田再開發合作。[73]
- 參考資料